DB11T 1129-2014 生物防治产品应用技术规程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

ID

87E9F60E06E846A9A5E524A6DB091B77

文件大小(MB)

0.17

页数:

12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15-5-19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65.020,B 15,备案号:43868-2014 DB11,北京市地方标准,DB 11/T 1129—2014,生物防治产品应用技术规程,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,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applying of biocontrol production,Clostera anachoreta (Denis & Schiffermüler) Granulosis Virus,2014 - 11 - 05 发布 2015 - 03 - 01 实施,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,DB11/T 1129—2014,I,前 言,本标准按照GB/T 1.1—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,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,本标准起草单位: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、北京市林业保护站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梁洪柱、陈倩、周荣伍、颜容、宁少华、张玉博,DB11/T 1129—2014,1,生物防治产品应用技术规程,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,1 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(Clostera anachoreta (Denis & Schiffermüller) Granulosis,Virus,简称CaGV)的防治对象、防治适期、使用剂量、施用方式、效果调查方法,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利用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防治杨扇舟蛾幼虫,2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2.1,杨扇舟蛾 Clostera anachoreta (Denis & Schiffermüller),异名:Pygaera anachoreta pallida Staudinger,Pygaera mahatma Bryk,别名:白杨天社蛾、白杨灰天社蛾、杨树天社蛾、小叶杨天社蛾,属鳞翅目Lepidopera舟蛾科Notodontidae。危害杨属Polulus和柳属Salix植物。识别特征参见附录,A,2.2,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 Clostera anachoreta (Denis & Schiffermüller) granulosis virus,一种具有较高宿主特异性的昆虫病毒,2.3,多角体 polyhedral inclusion body(PIB),包埋病毒粒子的包涵体,是表示病毒数量的单位,2.4,制剂 pesticide perparation,所制成的某一含量和某一用途的产品,3 CaGV 制剂的应用,3.1 防治对象,杨扇舟蛾幼虫,DB11/T 1129—2014,2,3.2 制剂准备,参见附录B,3.3 防治适期,1龄~2龄低龄幼虫期防治为最佳,每年物候差异较大,以当年各代虫情预测预报为准。在北京地区,正常年份,第1代低龄幼虫在5,月上中旬;第2代低龄幼虫在6月中下旬;第3代低龄幼虫在7月末~8月上旬;第4代低龄幼虫在8月末~9,月上旬,3.4 使用剂量,防治低龄幼虫,每公顷用3.75×1011多角体(PIB);防治其他龄期幼虫,用量加倍,即每公顷用7.5,×1011PIB,3.5 施用方式,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为胃毒剂,使用时应均匀喷洒到树叶上。具体使用方法见表1,表1 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制剂施用方式,喷雾类型 地面喷雾/飞机喷雾,低龄幼虫,稀释倍数,其他龄期幼虫,稀释倍数,常量喷雾,地面喷雾 1000 500,飞机喷雾 30 15,低量喷雾,地面喷雾 100 50,飞机喷雾 10 4,超低容量喷雾 地面喷雾 4 1.5,4 效果调查,4.1 调查内容,检查虫口减退率和成灾率,以此来表示防治效果,4.2 调查时间,制剂喷洒后第15d调查一次,4.3 调查方法,在幼虫发生期,针对杨扇舟蛾危害的杨属和柳属树木的树冠处进行调查。每个调查区以林班、行政,村或自然村为单位,划定标准地。按每50hm2不少于2块、每100hm2不少于5块、每500hm2不少于15块设置,标准地,调查防治前后的活虫数。标准地内随机选取20株作为标准株,逐一进行详查,4.4 计算公式,虫口减退率及成灾率计算方法见公式(1)、(2):,100,-,% 儹 別,防治前活虫数,防治前活虫数防治后活虫数,虫口减退率( ) (1),DB11/T 1129—2014,3,% 儹 別1000,寄主总面积,成灾面积,成灾率( ) (2),DB11/T 1129—2014,4,AA,附 录 A,(资料性附录),杨扇舟蛾的形态特征,A.1 成虫,雌虫体长15mm~20 mm,翅展38mm~42mm;雄虫体长13mm~17mm,翅展23mm~37mm。灰褐色,前,翅顶角部分有一个深灰褐色的扇形斑,其下方有一较大黑点。 头顶至胸背中央有黑棕色条带,A.2 卵,扁圆形,直径1mm,初产时橙红色,孵化时暗灰色,产于叶片背面或小枝上,单层排列,A.3 幼虫,老熟时体长32mm~40mm。头黑褐色。全身密披灰黄色长毛;身体灰赭褐色,背面带淡黄绿色;背线、,气门上线和气门线暗褐色,气门上线较宽;每节两侧各有4个赭色小毛瘤,环形排列,其上有长毛。第1、,8腹节背面中央有1枣红色大瘤,其基部边缘黑色,两侧各伴有1个白点,A.4 蛹,体长13mm~18mm,褐色,尾部有分叉的臀棘。所结茧为灰白色,椭圆形,DB11/T 1129—2014,5,BB,附 录 B,(资料性附录),制剂准备,B.1 CaGV的室内增殖,B.1.1 增殖室条件,温度25℃,光照L:D=14:10,光源为白炽灯,B.1.2 饲养植物,新鲜黑杨派杨树叶片,B.1.3 饲养工具,透明塑料养虫杯,底直径3.5cm,顶直径5.0cm,杯高5.0cm,B.……

……